互联网资讯
互联网金融无“牌照”时代即将终结
近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金融监管日趋加强。“双降”政策的落地、互金平台的转型、互联网小贷牌照申请标准提高以及网传网贷备案牌照只发100张等等,都让互联网金融行业承受巨大的监管压力。在监管不断加强和金融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负外部性很强的行业,必须有市场准入。通过牌照管理等方式将金融活动的负外部性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样预示着互联网金融无“牌照”时代即将终结。
8月21日,中基协在转译国际证监会组织报告时强调,“统一国内各类资管业务的规则,从而杜绝监管套利并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不过,和两年前不同部门旗下资管产品的标准差异所衍生的套利活动不同,如今持牌机构的资管业务在监管高压下正在进入收缩期;相反,当前套利活动更多表现在互联网金融、金交所、线下财富公司等非持牌机构中。
如何监管“无牌”活动?
我们关注到一个现象,近一年来持牌机构的监管愈加严格,而非持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各类地方金交所、交易所的金融创新、套利活动却在汹涌开展,甚至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债权转让结构打造T+0,随存随取的“类货币基金”产品,并面向C端市场发行。目前网络借贷中介业务规模也越来越大。形式上看P2P在结构上是穿透的,但实践中,绝大部分平台都在刚性兑付、隐藏坏账率,并化身为风险控制和风险承担主体,这种潜规则已被行业所默认。对于这一现状,吴晓灵建议应当按照行为监管原则,加大对无牌照金融活动的监管,以实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
必须要对这一类金融现象从严监管。目前监管当局只管自己发了牌照的金融机构,而社会上不少没有经过许可就开展金融业务的现象却无人问责。虽然一些机构获得监管当局的金融牌照,但是它从事了非本牌照的其他具有相同法律关系的金融业务时,必须获得相应业务的监管当局的许可。如果没有获得任何金融牌照而从事金融业务显然属于非法经营,更要加大打击力度。监管当局应按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的原则,既管好持牌机构的行为,也要管好非持牌机构的活动。只有建立这样一个监管理念,才能够让我们的金融监管进一步实现全覆盖。
“法不允许不可为”的牌照管理的逻辑
金融是负外部性很强的行业,必须有市场准入。通过牌照管理等方式将金融活动的负外部性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针对小规模金融活动,在法律规定的一定范围内,可有条件的豁免监管。但总体来说,金融是一个强外部性行业,并且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必须要从严监管,保证社会的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
在监管政策不断深化、平台合规进程提速、监管谨慎护航的背景下,P2P网贷行业正在积极拥抱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无“牌照”时代即将终结。晓风安全网贷系统作为中国最大的P2P系统服务商,始终紧跟国家金融政策,运用自身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