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拍摄技巧
短视频的脚本作为短视频内容拍摄的执行细则,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拍摄提纲、分镜头脚本和文学脚本。拍摄提纲主要起的是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拍摄者明确选题的主题和方向,确定选题的角度和切入点。这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选题部分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能阐述拍摄的场景、结构、视角、配音和背景音乐等细节。文学脚本则有点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文案加上拍摄的细节内容。拍摄提纲、文学脚本对于拍摄技巧和镜头运用的细节界定相对比较简单,适合用来拍摄固定场景或者简单场景转换的视频。相对于两个类型的脚本而言,分镜头脚本对镜头的诠释则非常细致,可以细化到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表情。很多影视剧的分镜头都是用绘画来展示的,就像跳帧幅度比较大的动画一样,每一个镜头都用一幅画呈现出来。这么细致的分镜头展示适合用来拍摄剧情类的短视频,不管是拍摄的器材、场景、人物、道具还是对剧情的设定要求都比较高,更加适合团队操作。对于普通的视频号玩家来说,并不太需要去拍摄剧情类的视频,一般都是在固定背景下阐述一个道理,或者以生活和工作场景作为素材来讲述一个故事,这都是一部手机或者一台平板电脑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就简单分享一些拍摄和剪辑的常用 知识,没必要对分镜头脚本做过多的分享,对于一分钟时长的视频号来说,拍摄剧情类视频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大。
带来不同空间体验的景别和景深
我们先来说景别,根据拍摄的人和被拍摄的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同,景别可以分为远景、近景、全景、中景和特写。景别就是远景距离的不同,而不同的景别在主题的表现上功能又各不相同。
当我们外出旅游想要把人和身后的美景一起拍摄下来,就不得不站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够把整个环境全部纳入画面当中。这时候我们拍摄到的画面就叫作远景,使用远景的好处在于,拍摄的画面会给人一种广阔高远的宏大感受,在意境的表现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与远景相对的自然就是近景,究竟近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近景呢?这个要从处在镜头当中的画面来判断,如果被拍摄的是人,标准就是人物胸部以上出现在画面当中。如果拍摄的对象是物,标准就是物体的局部出现在画面当中。我们常见的读书类视频和很多知识分享类的视频,多半都用近景拍摄。它的好处在于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被拍摄者的面部表情变化,从而通过这种变化展现人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在远景和近景之间还有个中景,还是以镜头里的画面为标准。中景的界定标准是画面中拍摄到的是人物膝盖以上部位;拍物体的话,画面中会拍摄超过一半的局部部分。相对近景倾向于展现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中景更倾向于展示人的上半身肢体活动,整个画面当中人物所占的比例更小,环境所占的比例变大。这样的拍摄多用在叙事性较强的内容当中。
还有一种把人物和环境全都完整拍下来的景别叫作全景,它的“全”说起来跟远景有点像。但是远景更侧重环境的深远辽阔,侧重展现环境的意境,适用于拍户外的宏大自然环境;而全景更偏向于人物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更适合拍摄一些具体的环境,尤其是室内环境,比如会场、课堂。
最后有一个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距离特别近,只拍摄被拍摄者身体的某个具体部位或者物体的某个细节的景别叫作特写。特写镜头对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特别明显的强化作用,比如眼眶里滚动却没有落下来的泪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被拍摄者内心的委屈和倔强。
景深没有景别那么多的种类,只有深景深和浅景深。景深会给被拍摄景物带来一种空间上的纵深感。深景深通过清晰的背景突出画面的空间纵深,而浅景深则通过背景的模糊来更好地突出被拍摄的主体。使用浅景深还是深景深取决于你想要突出的对象,是为了更好地交代环境还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背景前的人和物。景深的变化主要通过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的不同来实现。这三个元素当中只要其中两个元素不变,调动第三个元素就能实现景深的变化。如果需要调整光圈,则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如果要调整焦距,则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如果是调整拍摄距离,则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拍摄角度决定拍摄技术
拍摄,尤其是人物的拍摄,跟摄影师对立的一种人叫作“男朋友”。喜欢拍照的人都知道,有一种灾难叫作“男朋友拍的照片”,这样的照片是绝对没有勇气发朋友圈的。这种“男朋友”式的拍摄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就是在拍摄角度和高度上出了问题。那些不走心的男朋友,你让他拍照他就正面怼在脸上拍,这样拍出来的多半都是大饼脸。我们东方人的面部特征真的经不起这样正面怼脸式拍摄的考验。而且他明明在身高上就占有优势,还不懂得蹲下来,在他低着头的时候为了不至于只能拍到头顶你就得仰着脸。这样的效果怎么看都有一种委屈巴巴的感觉,一点女王范儿都没有。所以,拍摄技术好不好关键就在于会不会灵活运用拍摄的角度。
拍摄的角度说的是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方向和高度关系,比如男性常用的正对脸的拍摄,明显就是方向关系当中的正面拍摄。而被拍摄的人需要仰起头才能被拍到脸的拍摄方式明显属于俯拍。拍摄角度当中的方向和高度可以分开来说,但是在拍摄的时候最好不要分开来用。只有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才能找到最好的拍摄角度。下面我们先说方向再说高度。
拍摄的方向关系主要分为正面方向、正侧面方向、斜侧面方向、背面方向四种。那种拍不出美感的正面拍摄主要是因为在高度上出现了失误,如果能够在高度上做一些调整的话,依然能够拍出不错的效果。毕竟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拍摄方向,因为可以拍到全脸,更有利于展现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变化,还能让观众对被拍摄的对象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如果是拍物品,正面方向的拍摄则有利于展示景物的横线条。不管是拍人还是拍物,正面拍摄都能拍出一种庄重沉稳的感觉,所以一些正式的场合都会采用正面拍摄,它的弊端就是不适合展现被拍摄者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正侧面拍摄指的是拍摄者处于被拍摄者的侧面,镜头跟被拍摄者的正面呈90度角。这种拍摄方向便于表现被拍摄者的运动方向、运动姿态和轮廓线条,多用在运动状态下的拍摄。同时这个拍摄方向可以很好地展示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现交流的感觉,所以一些谈判、对抗之类的场景,也会采用正侧面拍摄。
摄影机位于被拍摄者的正面和正侧面之间时,这个拍摄的方向就叫作斜侧面方向。斜侧面方向能够同时拍到被拍摄者的正面部分和侧面部分,同时还能拍到环境和背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如果是多人拍摄,这个方向则能够很好地突出主次关系。
背面方向不用多做解释,它能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现场感。当镜头跟在被拍摄者的后面拍摄的时候,观众就好像跟着被拍摄者行进一样。同时因为看不到被拍摄者的面部表情,观众会本能地展开联想,可以很好地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了解了拍摄角度当中的方向关系,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高度关系。因为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的高度不同,拍摄高度又可以分为俯拍、仰拍和平拍三种。我们说的俯拍、仰拍和平拍其实是指摄像机在拍摄时候的角度。当摄像机镜头的位置高于被拍摄者平视目光的高度时,就叫作俯拍;摄像机镜头低于被拍摄者平视目光位置时叫作仰拍;如果摄像机的位置跟被拍摄者的平时目光处于同一高度就是平拍。这三种不同的角度拍出来的感觉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感觉是相似的,平拍出来的效果是最真实、最稳定的,也最符合我们的生活体验。特别是拍特写镜头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平拍的角度。但是平拍时镜头会被拍摄主体遮挡,不利于环境和背后的拍摄。俯拍会给人一种压抑感,被拍摄者会显得委屈和无助。但是如果用来拍摄物体的话,物体的立体感会得到很好的展示,拍摄景物时场景的空间深度也会得以展现。而仰拍的时候,被拍摄者就会给人一种高大、威严的感觉,就像我们仰着脸在看一个人时的感觉。
当我们了解了景别、景深和拍摄角度的一些知识之后,完全有可能拍出不错的效果。这些知识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手感,而手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慢慢找到。所幸的是,这种实践对我们来说再简单不过了。要践行上面的这些知识,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要想更进一步提升拍摄技术,还要了解运镜和光线的使用。推拉摇移跟甩等不同的运镜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视频内容显得更加炫酷,高超的光线运用技法也会给视频的内容增加几分艺术感。但是对于我们日常的拍摄来说,了解了之前详细讲解的知识就已经够我们出发了,现在只要不是在极端的环境下进行拍摄,手机自带的光线调整也是能够满足日常需求的。了解这些知识之后,就能在最开始的时候把握好视频内容从选题到拍摄的所有细节,这些都要在我们的脚本写作中予以体现。如此,精彩的内容对我们而言就不再是靠运气了,精彩内容的每一步我们都能做到有迹可循。